隨著中國對低碳生活、綠色建築的重視,我們大學的<可持續發展學系>經常被寧波市政府邀請為不同的建築設計方案提供意見。最近,我們還協助市政府,攢寫一份有關低碳建築的研究報告。
上星期,我們就為這份報告開了個研討會。會上,建築委員會副主任問了我一個問題。他問:<你在外國生活了這麼久,來到中國,覺得我們建築方面有些甚麼最需要改進?>
我沒有多想就馬上回答:<中國的建築設計不夠仔細,不夠周詳。>
寧波雖然算是個相對發達的城市,可是<有問題>的建築,例子卻到處都有,多不勝數。好比說,一家高級酒店的豪華玻璃大門,門前竟然種有一棵大樹,結果,這門根本不可使用,酒店的客戶,統統都要從側門出入。當然,這是個比較特殊的案例,可是,這裏的確有很多房子,因為設計不周全,不周到,建了以後有很多地方要拆了再改。有些更蓋了不足三年,看起來卻已經非常殘舊。這樣的建築,既不美觀,亦相當浪費資源。
其實,只要肯多花點心思,設計時多想想房子落成後會怎樣運作,從住戶或使用者角度去想一想,這些問題都不會出現。可惜,我們好像只會一把勁盡快把建築蓋完,卻不願多花時間去思考整體方案。
<欲速則不達>,尤其在設計這方面。設計沒有絕對的對或錯,所以也沒有直接達到答案的方程式。可是,雖然沒有對錯,卻有好壞之分。好的設計,好的方案,都需要精密周詳的思考。單靠一股蠻力,拼命以最快速度把事情弄完,往往只會達到最差的效果。
國內這幾年發展迅速,單是我們所居住的鄞州區,五年前一律是耕地,現在已經蛻變成高樓大廈林立的市鎮。建築上的<欲速>,雖然不對,但可以理解。可是,生活中的其他方面,我們也常常都顯示著<一味求快>、<思考不周全>這些毛病。
刻苦耐勞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,可是我們好像只注重於體力上的勤勞,很多時候忽視了頭腦上的用功。
同一句說話,中文是<我覺得…>,英文卻是<I think…>,而不是<I feel…>。很明顯,中國文化比較注重感覺,歐洲文化較注重思考。也許,我們真的是一個懶於思考的民族。我們懶於思考,正因為我們過於勤勞。
弔詭的是,要徹底解決這個毛病,我們需要學習怎樣偷懶,讓身體多點休息,要學習發白日夢。因為只有懶惰的人,才會想到創造汽車代步。世界上很多偉大發明,只有發白日夢的人,才會想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