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26日星期日

中秋後天氣突然轉涼… 人對<先入為主>的偏見

今年的中秋節翌日剛好是秋分(英文稱之為Autumn Equinox,通常在陽曆九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。該日白晝黑夜均分,各12小時)古語有云:<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>。真的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,中秋前,寧波下午還是三十多度,非常炎熱,過了秋分,竟然下降到二十三度左右。感覺突然舒服多了,辦公室的空調也不用開。可是,經歷了四個多月三十多度的酷熱天氣(有幾天還逼近四十度!),一下子轉涼,真的有點不習慣,感覺自己好像不在寧波似的。

最近,德洋的語言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。基本上我們教他說甚麼,他都可以馬上跟著說,而且發音還非常準確。除了廣東話,偶爾教他一些英語和普通話的單詞,他也能夠說出來。要看電視,他會一邊拿著遙控器給我,一邊喊:<睇XX>。譬如說,要看<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>,他就會喊:<睇爸爸>;想看<豬豬俠>,就喊<睇豬豬>。看悶了,要換<小虎還鄉>,又會喊:<睇虎虎>。電視機出現<羊村村長慢羊羊>,他會指著電視,大叫<慢羊羊>,然後指向<慢羊羊>騎著的蝸牛,再說<蝸牛>。

儘管他知道該動畫片的主角叫<喜羊羊>,可是不論怎樣,他也不肯說出<喜羊羊>三個字,而堅持把<喜羊羊>叫<Rara>,<Rara>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德洋大概半年前剛開始看<喜羊羊>時,因當時他發音還不清楚,把<羊羊>喊成<Rara>。到現在他想看<喜羊羊>,他還是說:<睇Rara>;在商店裏看到<喜羊羊>玩具,也是指著喊<Rara>。

想不到,才剛滿二十個月大的小孩,也會<先入為主>,想更改一些已經根深蒂固的習慣,絕不容易。我們成年人不用說了,情況更為嚴重。再用動畫卡通為例,我們這些70後,看到那個陪伴我們長大,樣子像個不倒翁的藍色機器貓,一定會叫牠為<叮噹>,不會改口,稱之為<哆啦A夢>;<技安>始終是<技安>,很難變成<胖虎>。

很多香港人、台灣人,不喜歡簡體字也是同一個原因。從小到大用的寫法,突然變形了,當然很不習慣。

其實簡化漢字,民國時期早就開始,所以不該被政治化。很多口口聲聲說討厭簡體字的人,卻不知道很多通用的<繁體字>,其實已經被簡化。試問還有多少個堅持用繁體字的人會繼續寫<臺>而不寫<台>;寫<竈>而不寫<灶>;寫<祇>而不寫<只>?寫慣了,用慣了,就不覺得是問題,甚至已經覺得那些是繁體字,不是簡體字。

有些時候,真的要撇開個人<先入為主>的偏見,把心打開,去容納新的東西。

當然,也希望內地朋友多學習學習繁體字,因為這畢竟是簡體字的根。而且,了解兩種不同的字體,對兩岸四地的文化交流亦大有幫助。

也許有一天德洋見到<喜羊羊>,不會再叫<Rara>,我看到<叮噹>也改口叫<哆啦A夢>。至於寧波突然而來的冷天氣,相信不到下個星期,我就已經習慣了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