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陰似箭,轉眼已是2010年的最後一天。通常,每年的年底,各大傳媒都會回顧過去一年發生過的大事,以前在BBC做電台也做過很多這一類的節目。我自己也習慣年底回顧一下自己生活中的大事。去年,最大的事情莫過於德洋出生,我和Fiona第一次當爸爸媽媽。而今年,最大的事情當然就是我們舉家搬來了中國,開始人生新的一頁。相對於英國的生活,我在寧波的工作比較繁忙,可是也比較充實。最令我放心的,就是Fiona和德洋也都適應這裏的生活,讓我能夠安心工作。
說起德洋,他上個星期正式上學了,就在我們家樓下的幼兒園讀小小班。第一天送他上學,一到了課室他就自己找玩具,一點也沒有理會我們。我們走的時候,他頭也不轉過來看一看。其實,這個情況就跟我小時後第一天上學沒兩樣,德洋不愧是我兒子。聽Fiona說,她小時候也是這樣,所以德洋的表現完全是遺傳他父母親的基因。
可是,第二天情況不同了,到了學校,他竟然不許媽媽離開,要媽媽陪他玩。媽媽要走的時候,他就放聲大哭。過了一個禮拜,我們嘗試我一個人送他上學,結果完全一樣。老師說,要我們走了五分鐘以後,他才沒事,才不哭。
說起來有點奇怪,小孩第一天上學,不哭,我們很高興,因為他像我們,而且也顯出他外向獨立的良好性格。之後他不捨得我們,哭了,我們也很高興,因為這證明了我們在他心中有多重要。這是雙重標準嗎?還是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根本就是這樣,孩子無論做什麼,父母都可以找出值得興奮,值得雀躍的原因。人的感情就是無法用理性去解釋。
現在,德洋開始上學,開始學習了,但是有時候他也會是我們的老師,讓我們了解更多世間的真理。最近,我們發現在他那小小的腦袋裏,除了每天學習新的詞彙(包括:廣州話、普通話、英語),新的語法之外,原來還會想<計謀>。什麼?不到兩週歲的小孩也懂得<攻心計>?
讓我舉個例子吧:有時候帶他到外邊的餐廳吃飯,我們都不會讓他在餐廳裏自己走,因為實在太危險了,服務員捧著開水熱湯,一個不小心碰到,後果不敢想像。所以當他坐得不耐煩,要離開餐桌,自己走路時,我們都只會抱著他到處走走。可是每當他看到擺放在角落的娃娃椅,他便會喊:<洋洋坐,洋洋坐。>,可是,當我把他放在娃娃椅上,他卻迅速立馬從椅子爬下來。原來他不是真正要坐娃娃椅,娃娃椅只是他達到自己落地走路的計劃其中一個重要策略。再來多個例子:晚上Fiona要他睡覺,他不肯,一直在鬧,說要到客廳玩玩具。媽媽對他說不可以,他先是哭,Fiona不理,他便說要喝水。帶他出了睡房喝水,他又不肯回去,因為<喝水>其實只是離開睡房的一個途徑。
你說,小朋友的思維厲不厲害?因為要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,他已想到<不得已而求其次>,而且還會利用<其次>來作為謀取原本目標的新籌碼。
廣州話<求其>,是<隨便>、<不在乎>的意思,來源也就是來自<不得已而求其次>這句話。一般來說,<求其>是個貶意詞,代表沒有要求,沒有意見,沒有自己的想法。可是,德洋提醒了我們,原來<求其>也可以是達到最終目標的一個過渡要求。想要得到些什麼,有時候也可以先考慮<求其>,然後再走下一步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