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,英國出了一份免費報紙。每天早上都可以在火車站、公車站、地鐵站內索取。這份報紙並不厚,只有三十多頁,其中還包括好幾頁廣告,剛好為上班一族在沉悶的旅途中打發時間。
我上班的旅程比一般人長,所以看這份報紙也比一般人看得仔細,差不多每項新聞都會讀一遍。昨天早上就看到一段讓我震驚的報導:英國廣播公司(BBC)的野生動物節目主持人,帕克姆(Chris Packham)接受訪問時表示,大熊貓正處於<進化的死胡同>,我們不應該繼續花錢花時間去保護大熊貓,應該讓牠們自然的絕種,讓牠們慢慢的,<有尊嚴的>從這個世界消失。
最初看到這段報導,覺得帕克姆的觀點跟支持<安樂死>有點相似。如果大熊貓真的沒有甚麼希望,那我們是不是真的如他所說的,在浪費時間,浪費金錢呢?可是,再想深一點,大熊貓又不是患了甚麼絕症,不是每天都活在痛苦中。剛好相反,牠們不知活得多麼的逍遙,每天都懶洋洋的在竹林中吃竹荀,看來很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。牠們又怎麼會想<安樂死>呢?
如果說大熊貓太弱,不能在野生環境照顧自己,所以我們要放棄,用同一個邏輯,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,譬如殘疾人士、孤兒寡婦、長者老人、長期病患者,我們是不是也要放棄呢?
至於說到大熊貓已經進入了<進化的死胡同>,也許帕克姆說對了,可是我認為那是因為大熊貓已經到了生物進化的最高境界,比我們人類還要高級,快接近成仙的階段。你看,大熊貓本來是吃肉的,後來變了吃素。人類除了部分的佛教徒和其他素食主義者,都沒有牠們那麼慈悲。另外,很多人說,大熊貓很懶惰,甚至懶得連繁殖下一代都提不起勁。遽聞四川大熊貓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,曾經要播放其他大熊貓的交配錄像,來提起牠們的<性趣>。可是,為甚麼雄性動物跟雌性動物單獨在一起就要有<性趣>,總想著要<發生關係>?我們人類男女共處一室都難免想入非非,很難像聖人柳下惠那樣可以<坐懷不亂>。可見大熊貓比我們人類更正人君子,有更完美的品格。這樣近乎完美的<神仙>,我們應該把牠們當作學習對象才對,又怎麼可以輕易的讓牠們消失於世上呢?
我再想,如果瀕臨絕種的,不是我們中國國寶,而是英國國寶,帕克姆會說出這樣的話嗎?這個帕克姆,不是討厭中國,就一定非常討厭大熊貓,因為他去年曾經說過:「如果能取回花在熊貓身上的錢,我會吃掉最後一隻熊貓!」
2009年9月25日星期五
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
盧海鵬試咪… 廣東話粗口代語
(本篇文章含廣東粗言穢語,兒童不宜。未滿18歲,請問過家長才看。已滿18歲,請盡快看!)
昨天談到日本新首相<鳩山由紀夫>廣東話的正確讀音,不免讓我想起一些有關粗話的趣聞。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,不知道是否真實。
演員拍戲要安裝無線麥克風(廣東話稱為「咪」),安好了要試試音量,就是俗稱的<試咪>。通常,試咪的方法都是「Testing,123,testing」之類,然後問收音師可不可以,<得唔得>。
諧劇大師盧海鵬一向有他獨特的搞笑押韻風格,就連試咪,都不說「Testing」,而習慣用一句問候人家母親某部位的廣東粗話。大家試想想,哪一個廣東粗口字,會跟<試咪>的<咪>字押韻?想到了沒有?
盧大師<試咪>的時候,就說:「盧海鵬試咪,DNLMH!」(留意代用英文字母!)
這還不是致命傷,最厲害就是他說完以後,還加一句:「得唔得?」
「盧海鵬試咪,DNLMH!得唔得?」
請問收音師怎麼回答好呢?答「得」就等於同意把自己娘親給你佔便宜;答「唔得」呢,他又會繼續問:「盧海鵬試咪,DNLMH!得唔得?」,直至「得」為止。
聽說最後有位收音師想到拆解方法。
「盧海鵬試咪,DNLMH!得唔得?」
他就回答:「 DNLMH!得!支咪都得!」
真是一絕!
可是,遽聞盧海鵬有會再問:「Check清楚喔,試多次! DNLMH!喂!得唔得?」
回家把這件趣聞想了又想,無意發現我可以把這句變成:「XXX試咪,點夠你咁威!」
以後,碰到那些不友善、不禮貌的人,他們激怒了我,我可以客氣的說:「點夠你咁威!」不理他們聽不聽懂,我自己發洩了就好。
不是老鼠跌落天平,自己稱讚自己,我覺得「點夠你咁威!」比黃子華的「請你好好放低!」來得更有力量,更精景。
昨天談到日本新首相<鳩山由紀夫>廣東話的正確讀音,不免讓我想起一些有關粗話的趣聞。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,不知道是否真實。
演員拍戲要安裝無線麥克風(廣東話稱為「咪」),安好了要試試音量,就是俗稱的<試咪>。通常,試咪的方法都是「Testing,123,testing」之類,然後問收音師可不可以,<得唔得>。
諧劇大師盧海鵬一向有他獨特的搞笑押韻風格,就連試咪,都不說「Testing」,而習慣用一句問候人家母親某部位的廣東粗話。大家試想想,哪一個廣東粗口字,會跟<試咪>的<咪>字押韻?想到了沒有?
盧大師<試咪>的時候,就說:「盧海鵬試咪,DNLMH!」(留意代用英文字母!)
這還不是致命傷,最厲害就是他說完以後,還加一句:「得唔得?」
「盧海鵬試咪,DNLMH!得唔得?」
請問收音師怎麼回答好呢?答「得」就等於同意把自己娘親給你佔便宜;答「唔得」呢,他又會繼續問:「盧海鵬試咪,DNLMH!得唔得?」,直至「得」為止。
聽說最後有位收音師想到拆解方法。
「盧海鵬試咪,DNLMH!得唔得?」
他就回答:「 DNLMH!得!支咪都得!」
真是一絕!
可是,遽聞盧海鵬有會再問:「Check清楚喔,試多次! DNLMH!喂!得唔得?」
回家把這件趣聞想了又想,無意發現我可以把這句變成:「XXX試咪,點夠你咁威!」
以後,碰到那些不友善、不禮貌的人,他們激怒了我,我可以客氣的說:「點夠你咁威!」不理他們聽不聽懂,我自己發洩了就好。
不是老鼠跌落天平,自己稱讚自己,我覺得「點夠你咁威!」比黃子華的「請你好好放低!」來得更有力量,更精景。
2009年9月16日星期三
<鳩山由紀夫>的粵語正音… 留在時光隧道的移民
日本最近選了新首相,名字叫<鳩山由紀夫>。這個<鳩>字,廣東話應讀成GAU,子音是G,可是聽香港的傳媒,卻把它讀成KAU,發音就像廣東話,說<泡妞>,<媾女>的<媾>。子音由G變了K。
很多人都知道,那是香港一貫的避諱作風,因為<鳩>字的正讀,和形容男性生殖器的廣東粗口同音,報導新聞的小花,個個純真可愛,又怎麼可以放下淑女形象,在公眾面前把這個髒字說出口?
相對鄰近的廣州,我在網上聽他們的電台。報導新聞的有男有女,他們都堂堂正正,用比一般香港人高兩度聲調的純正廣州話,正確的讀出<鳩山由紀夫>的<鳩>字。
雖然兩岸三地的人均收入,以香港最高,台灣次之,大陸第三。可是開放程度卻恰恰相反,大陸最開放,台灣次之,香港第三。曾經聽過這樣的一個理論: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,又被稱為<新中國>,思想最新穎。台灣還是<中華民國>,所以還保留民國時期的思想。至於香港,1842年就割讓了給英國,所以還保留著清朝的思想。
這的道理我相當認同。只要去一下外國的唐人街就知道,那裏好像都停留在時光隧道的某一段。華人到了外國後,都會盡力保留自己的文化。若干年後,他們的故鄉改變了,但這些老華僑卻依然停留在多年前的時光。所以,唐人街給人的感覺,永遠是比較土裏土氣。
再看華人最早移民去的南洋,當地的華人不是比兩岸三地的更傳統嗎?有些人更說,日本其實就保留著很多中國唐朝時期的習俗。
良好的傳統,當然要保留,可是我們也需要與世界一起進步。這方面不得不佩服日本人,他們保留了東方優良的唐文化,也吸收了西方的現代化。中國人大致上需要清楚自己的文化傳統有甚麼好東西,不要像以往那樣,可能因為民族自悲,把很多好東西都廢掉,盲目的學習別人。但是,像香港那樣,過份的保守,有過多的忌諱,也很不健康。
很多人都知道,那是香港一貫的避諱作風,因為<鳩>字的正讀,和形容男性生殖器的廣東粗口同音,報導新聞的小花,個個純真可愛,又怎麼可以放下淑女形象,在公眾面前把這個髒字說出口?
相對鄰近的廣州,我在網上聽他們的電台。報導新聞的有男有女,他們都堂堂正正,用比一般香港人高兩度聲調的純正廣州話,正確的讀出<鳩山由紀夫>的<鳩>字。
雖然兩岸三地的人均收入,以香港最高,台灣次之,大陸第三。可是開放程度卻恰恰相反,大陸最開放,台灣次之,香港第三。曾經聽過這樣的一個理論: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,又被稱為<新中國>,思想最新穎。台灣還是<中華民國>,所以還保留民國時期的思想。至於香港,1842年就割讓了給英國,所以還保留著清朝的思想。
這的道理我相當認同。只要去一下外國的唐人街就知道,那裏好像都停留在時光隧道的某一段。華人到了外國後,都會盡力保留自己的文化。若干年後,他們的故鄉改變了,但這些老華僑卻依然停留在多年前的時光。所以,唐人街給人的感覺,永遠是比較土裏土氣。
再看華人最早移民去的南洋,當地的華人不是比兩岸三地的更傳統嗎?有些人更說,日本其實就保留著很多中國唐朝時期的習俗。
良好的傳統,當然要保留,可是我們也需要與世界一起進步。這方面不得不佩服日本人,他們保留了東方優良的唐文化,也吸收了西方的現代化。中國人大致上需要清楚自己的文化傳統有甚麼好東西,不要像以往那樣,可能因為民族自悲,把很多好東西都廢掉,盲目的學習別人。但是,像香港那樣,過份的保守,有過多的忌諱,也很不健康。
2009年9月12日星期六
九一一烏龍坐飛機… 人命有分貴賤嗎?
六年前,去美國,探望病了的祖父。因為在英國有一個學術會議要開,所以在美國只待了一個禮拜便要走。回去英國的那班飛機,幾乎沒有人坐。我當時還在想:「美國人真浪費啊!沒有人坐的航班還照樣繼續開辦。浪費金錢之餘,又浪費燃油。一點都不環保!」可是,當我發覺可以一個人在經濟艙睡覺,(中間的四個座位都空了,沒人坐。)而且,又可以一邊打電動,一邊用另一個座位的娛樂系統聽音樂(後來我還開了第三部來看電影!),我就甚麼怨言都沒有了。這麼多年來,包括有一次免費的被升級到頭等艙,都沒有這一次那麼爽!
回到英國之後,整理行李,準備丟掉登機證,才恍然大悟。登機證上寫的日期是2003年9月11日,是本拉登襲擊美國雙子塔的兩週年。相信那天應該很少人會坐飛機,更何況是從美國飛往英國的飛機,沒有人會去冒這個險。當然,我並不是冒險,而是大意,根本忘記了那一天是九一一。相起來,真得很險!
不經不覺,2001年的九一一,已經八年了。記得八年前的今天,我剛開始我的研究生生涯,坐在旁邊的希臘學長忽然大叫:「天啊!有兩架飛機撞到美國雙子塔,機師怎麼搞的?」最初,我不相信,以為他在開玩笑。後來,自己上網,知道是事實,可是以為是件航空意外。要過了好幾個小時之後,才知道是恐怖分子幹的事。
那天以後,全世界都墮入了恐慌時期,在西方國家生活的人,每個都提心吊膽,害怕宗教極端分子會隨時再次襲擊。你在明、敵人在暗,沒有辦法防備,的確很恐怖。可是,比起中東的人民,那些恐懼算甚麼?九一一以後,阿富汗和伊拉克都相繼被攻打,直到今天,每天都不知道死去多少無辜的平民。我們身在英國,只是害怕被襲擊,他們卻實實在在活在戰火中。
本拉登空襲雙子塔,美國死了兩千多人;往後的戰爭,喪生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平民,是兩千的幾十倍。難道人真的有貴賤之分?難道美國人的命就是比中東人的值錢?我們不是人人平等的嗎?為甚麼西方國家那一邊被視為正義,而中東穆斯林那邊又被視為邪惡?這個世界真的有所謂的正義邪惡之分嗎?如果我是阿富汗的一個小孩,看見爸爸媽媽,哥哥姐姐,鄰居朋友,一個一個的被美軍殘殺,我會覺得誰是魔鬼,誰是邪惡的撒旦?
現在,每逢九一一,我都會特別想念死去的無辜者,包括美國的那兩千幾名在雙子塔工作的,還有往後在戰火中喪命的中東人民。不過,親疏有別,最令我懷念的,是我的祖父。那年匆匆忙忙去美國探望他後不久,他就過世了。2003年的九一一,是我最後一次看他。
回到英國之後,整理行李,準備丟掉登機證,才恍然大悟。登機證上寫的日期是2003年9月11日,是本拉登襲擊美國雙子塔的兩週年。相信那天應該很少人會坐飛機,更何況是從美國飛往英國的飛機,沒有人會去冒這個險。當然,我並不是冒險,而是大意,根本忘記了那一天是九一一。相起來,真得很險!
不經不覺,2001年的九一一,已經八年了。記得八年前的今天,我剛開始我的研究生生涯,坐在旁邊的希臘學長忽然大叫:「天啊!有兩架飛機撞到美國雙子塔,機師怎麼搞的?」最初,我不相信,以為他在開玩笑。後來,自己上網,知道是事實,可是以為是件航空意外。要過了好幾個小時之後,才知道是恐怖分子幹的事。
那天以後,全世界都墮入了恐慌時期,在西方國家生活的人,每個都提心吊膽,害怕宗教極端分子會隨時再次襲擊。你在明、敵人在暗,沒有辦法防備,的確很恐怖。可是,比起中東的人民,那些恐懼算甚麼?九一一以後,阿富汗和伊拉克都相繼被攻打,直到今天,每天都不知道死去多少無辜的平民。我們身在英國,只是害怕被襲擊,他們卻實實在在活在戰火中。
本拉登空襲雙子塔,美國死了兩千多人;往後的戰爭,喪生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平民,是兩千的幾十倍。難道人真的有貴賤之分?難道美國人的命就是比中東人的值錢?我們不是人人平等的嗎?為甚麼西方國家那一邊被視為正義,而中東穆斯林那邊又被視為邪惡?這個世界真的有所謂的正義邪惡之分嗎?如果我是阿富汗的一個小孩,看見爸爸媽媽,哥哥姐姐,鄰居朋友,一個一個的被美軍殘殺,我會覺得誰是魔鬼,誰是邪惡的撒旦?
現在,每逢九一一,我都會特別想念死去的無辜者,包括美國的那兩千幾名在雙子塔工作的,還有往後在戰火中喪命的中東人民。不過,親疏有別,最令我懷念的,是我的祖父。那年匆匆忙忙去美國探望他後不久,他就過世了。2003年的九一一,是我最後一次看他。
2009年9月10日星期四
九.九.九.長長久久… 新一代的婚姻觀
剛剛一個月前,寫了篇關於奇妙日期的文章,因為那天的十二點三十四分五十六秒可以寫成12:34:56 07/08/09。今天,又是一個奇妙日子,零九年的九月九日,年月日都是「九」,情況有點像去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的「八八八」。「八」和「九」都是中國人喜歡的數字,一個諧音「發」,一個諧音「久」,意頭都很好。其實,我是不太明白為甚麼「八」會那麼受歡迎。無論用中國任何方言說出來,它都不跟「發財」的「發」同音,頂多是押韻,把它當作幸運數字好像有點亂來。也許我們中國人窮了太久,每個人想發達都想瘋了。
「九」就不同,廣東話跟普通話都和「長久」的「久」同音。而且,詩詞也有「但願人長久」,喜歡「久」總比喜歡「發」有意思,起碼沒有那麼俗氣。
今天是「三九相連,長長久久」的好日子,聽說很多地方的新人都選擇今天結婚。單是廣州,就已經有六千多對新人預約在今天註冊,比平日多出二十倍,也破了去年「八八八」的紀錄。可見,雖說「貧賤夫妻百是哀」,沒有錢生活會很苦,但是說到婚姻,始終都是「長長久久」更為重要。
前陣子,劉德華被傳媒揭發,迫承認已經結婚。有人說他一直隱瞞真相是為了不想傷害那些對他痴心的歌迷。我有點不太明白,那些粉絲真的那麼介意自己的偶像結了婚嗎?難道她們(通常是女生)不希望偶像過幸福的日子嗎?
想起來,那可能是八十年代亞洲娛樂圈的風氣,你看,譚詠麟、成龍都是最近這幾年才公開自己有太太,公開自己的家庭。反看現在的歌星,像陳奕迅、謝霆鋒,他們都很大方,不怕公開自己婚姻狀況。
樂觀的想法,是新一代的歌迷比較理性,明白偶像幕後也有自己的私人生活。
悲觀的想法,是她們根本不把偶像結了婚當作一回事。上一代的歌迷會認為偶像結了婚,自己就永遠不可能跟他在一起,當他太太又或者跟他有親密關係的奢望就永遠幻滅。她們不可能去當第三者,去破壞偶像的家庭。她們雖然傻,雖然天真,可是畢竟還有道德觀念。現在可不同了,偶像結了婚,粉絲可能依然覺得有機會從他老婆懷裏搶過來,更有可能依然和他發生親密關係。
不論真正的理由是甚麼,希望劉天王的粉絲都會在意頭那麼好的今天,衷心祝福她們的偶像有一段美好的婚姻。
「九」就不同,廣東話跟普通話都和「長久」的「久」同音。而且,詩詞也有「但願人長久」,喜歡「久」總比喜歡「發」有意思,起碼沒有那麼俗氣。
今天是「三九相連,長長久久」的好日子,聽說很多地方的新人都選擇今天結婚。單是廣州,就已經有六千多對新人預約在今天註冊,比平日多出二十倍,也破了去年「八八八」的紀錄。可見,雖說「貧賤夫妻百是哀」,沒有錢生活會很苦,但是說到婚姻,始終都是「長長久久」更為重要。
前陣子,劉德華被傳媒揭發,迫承認已經結婚。有人說他一直隱瞞真相是為了不想傷害那些對他痴心的歌迷。我有點不太明白,那些粉絲真的那麼介意自己的偶像結了婚嗎?難道她們(通常是女生)不希望偶像過幸福的日子嗎?
想起來,那可能是八十年代亞洲娛樂圈的風氣,你看,譚詠麟、成龍都是最近這幾年才公開自己有太太,公開自己的家庭。反看現在的歌星,像陳奕迅、謝霆鋒,他們都很大方,不怕公開自己婚姻狀況。
樂觀的想法,是新一代的歌迷比較理性,明白偶像幕後也有自己的私人生活。
悲觀的想法,是她們根本不把偶像結了婚當作一回事。上一代的歌迷會認為偶像結了婚,自己就永遠不可能跟他在一起,當他太太又或者跟他有親密關係的奢望就永遠幻滅。她們不可能去當第三者,去破壞偶像的家庭。她們雖然傻,雖然天真,可是畢竟還有道德觀念。現在可不同了,偶像結了婚,粉絲可能依然覺得有機會從他老婆懷裏搶過來,更有可能依然和他發生親密關係。
不論真正的理由是甚麼,希望劉天王的粉絲都會在意頭那麼好的今天,衷心祝福她們的偶像有一段美好的婚姻。
2009年9月2日星期三
一年過得比一年快… 你的<感覺年齡>是甚麼?
不知不覺,又踏入九月了,2009年也過了三分之二。不知道大家跟我有沒有同感,感覺每一年都比上一年過得快。
印象中最初有這個感覺大概是讀中二那一年,那一年開始適應英國的中學生活,不但學業上軌道,跟其他同學的關係也十分好。開心的時光過得特別快,那年的暑假很快就來臨了。當時我還在想,自己是否玩得太過份呢?為甚麼這麼快又到暑假?記得小時候在幼稚園,生活也一樣很開心啊,可是,那個時候,一年卻是很長很長的時間。
中二後的幾年,不論快活不快活,開心不開心,順境不順境,時間都過得像在高速公路奔馳的跑車一樣,而且一年比一年快。我開始擔心了,到了老年,會不會一眨眼就是一年,會不會打個噴嚏又是一年?!
幾年前,聽見這樣的一個理論。人,對時間長短的觀念,其實跟自己的經驗有莫大的關係。譬如說,一個十歲的小孩,一年,就等於他人生經驗的十分之一;而對於一個三十歲的成年人,一年,不過是他人生的三十分之一而已。所以,雖然同樣是三百六十五次日出日落,長短的感覺卻截然不同。
我用Excel做了一個計算,假設人要在四歲才開始有意識,而每一年都相對比上一年短。如果把二十一歲那一年當成一個<標準年>,即是把那一年你感覺的長度與真實長度相符,那九歲那一年其實相等於2.5年,而四十一歲那一年,卻只等於0.5年。
用這個<感覺年齡>去算,假如能夠活到八十歲,我們其實只活了62.39個<標準年>(以二十一歲那年的長度來計算)。在十八歲那一年,我們已經活了32.12個<感覺年頭>,已經過了一半。是不是很恐怖呢?
今年三十多歲的我,其實已經活了45個<標準年>,距離62.39年已經不遠。幸運的是,往後的日子,每年的長度都沒有太大的改變。
當然,這種計算方法過於簡單,有很多深一層的心理因素都沒有考慮在內,所以不能盡信。
後來,我發現,如果把我們開始有意識的那一年改到八歲,情況會好一些,要到二十五歲才到<中年>。把有意識年改到十四歲,更要到三十四歲才到<中年>。
可想而知,人,原來越遲有意識(換句話說,越遲心智成熟),其實會延遲衰老。
不要罵我這樣做,是胡亂的改變研究的結果,因為用輕鬆的態度來面對生命,也許是保持心境年輕最好的方法。
印象中最初有這個感覺大概是讀中二那一年,那一年開始適應英國的中學生活,不但學業上軌道,跟其他同學的關係也十分好。開心的時光過得特別快,那年的暑假很快就來臨了。當時我還在想,自己是否玩得太過份呢?為甚麼這麼快又到暑假?記得小時候在幼稚園,生活也一樣很開心啊,可是,那個時候,一年卻是很長很長的時間。
中二後的幾年,不論快活不快活,開心不開心,順境不順境,時間都過得像在高速公路奔馳的跑車一樣,而且一年比一年快。我開始擔心了,到了老年,會不會一眨眼就是一年,會不會打個噴嚏又是一年?!
幾年前,聽見這樣的一個理論。人,對時間長短的觀念,其實跟自己的經驗有莫大的關係。譬如說,一個十歲的小孩,一年,就等於他人生經驗的十分之一;而對於一個三十歲的成年人,一年,不過是他人生的三十分之一而已。所以,雖然同樣是三百六十五次日出日落,長短的感覺卻截然不同。
我用Excel做了一個計算,假設人要在四歲才開始有意識,而每一年都相對比上一年短。如果把二十一歲那一年當成一個<標準年>,即是把那一年你感覺的長度與真實長度相符,那九歲那一年其實相等於2.5年,而四十一歲那一年,卻只等於0.5年。
用這個<感覺年齡>去算,假如能夠活到八十歲,我們其實只活了62.39個<標準年>(以二十一歲那年的長度來計算)。在十八歲那一年,我們已經活了32.12個<感覺年頭>,已經過了一半。是不是很恐怖呢?
今年三十多歲的我,其實已經活了45個<標準年>,距離62.39年已經不遠。幸運的是,往後的日子,每年的長度都沒有太大的改變。
當然,這種計算方法過於簡單,有很多深一層的心理因素都沒有考慮在內,所以不能盡信。
後來,我發現,如果把我們開始有意識的那一年改到八歲,情況會好一些,要到二十五歲才到<中年>。把有意識年改到十四歲,更要到三十四歲才到<中年>。
可想而知,人,原來越遲有意識(換句話說,越遲心智成熟),其實會延遲衰老。
不要罵我這樣做,是胡亂的改變研究的結果,因為用輕鬆的態度來面對生命,也許是保持心境年輕最好的方法。
订阅:
博文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