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30日星期四

說一套,做一套… 你有<雙重標準>嗎?

最近我在網上的討論區,發了「華人需要洋名嗎?」這個帖子。華人,尤其是香港人,很多都有英文名,所以,這個問題也引來很多網友的討論。有些人贊同沒有改洋名的需要,有些覺得是個人的自由,有些卻認為那是為了方便別人,尊重別人。可是,有一個奇怪的現象。有些口口聲聲說<尊重別人>的人,在發表意見的時候,所用的字眼與語氣,竟然是極之不禮貌,非常之<不尊重>持有與自己不同意見的網友。

這個現象其實很常見,對某些事物聲討得最大聲,最出力的人,往往本身就存有自己在聲討的問題。是為了掩飾自己,在<賊喊捉賊>?還是根本連自己有問題也不知道,可是潛意識的在反抗?

其實,我發覺不只是人有這個<雙重標準>的毛病。不同的民族、不同的國家也有。你看,我們中國人有句話:「行不改名,坐不改姓。」,我相信其他國家,其他民族都沒有。可是,歷來我們中國人就有特別多不同的名字。撇開近年改英文名的風氣不說,我們古時候就有乳名、譜名、字、外號,就連讀書也要起另一個名字。國父是孫中山,又是孫文,又是孫逸仙。他還有譜名德明、幼名帝象。「行不改名,坐不改姓。」這句話,是不是在自打嘴巴呢?

再看,以前的東德,全名是<德意志民主共和國>,又名<民主德國>;北韓的全名是<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>。可是,相對英國這個<聯合王國>,荷蘭這個<荷蘭王國>,究竟那些國家比較民主,那些國家比較極權,比較像有國王的帝國?

英文有句話說得很好:”Takes one to know one.” 這句說話很難翻譯成中文,總括意思就是「你不是那類人,怎知道那類人是怎樣。」很多時候,你自己不是那類人,你根本不會理會那類人做些甚麼,你對某些事情根本就不會那麼上心。

也許,我們待人處世,有時候可以憑這一點來看出一個人的真正內心思想。

壞事變好事、好事變壞事… 對錯也沒有絕對

昨天談到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。其實,不只是人,對與錯也沒有絕對。

二千多年前,秦始皇滅了六國,統一了天下。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,他不但重築長城,還焚書坑儒。把很多知識毀掉,更殺掉了很多讀書人。這些當然都是暴君的所作所為。可是,撇開當時人民受的苦不說,如國秦始皇沒有統一中國,沒有焚書而統一文字,今天的中國會不會因為有不同的語言,而變成另一個歐洲呢?如果當年沒有統一,中國歷代的戰爭可能要多出很多很多。秦始皇當時的暴政,竟然是多年後和平的種子。

再說成吉思汗,八百多年前從蒙古大漠殺到歐洲大陸,也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暴君。可是,蒙古帝國的成立,卻打通了歐亞兩地的交通,促進了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。有學者說,就是因為有了亞洲的一些知識,才啟發了歐洲不久之後的文化復興時代。這樣說,沒有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鐵騎,橫掃歐亞,我們地球的工業化,現代化,也許要再等好多年。

再說近代一點,英國的海軍厲害吧!維多利亞女王時代,英國享有「日不落國」得美譽,地球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地方都被英國統治。其他地方不多不少都受英國影響。當年征服那麼多地方,全都是用鎗用炮打回來,簡直就是海盜的行為。可是,英國差不多征服了全世界以後,儘管英文這麼難學,全世界都學習英文,英文成為了全世界大多數人的第二語言,也順理成章成為歷史上唯一真正的世界語言,促進了世界各國人與人的交流、民族跟民族的理解。

說了這麼多世界歷年霸權的歷史,表面上看起來,都是殘酷不堪,視人命如草芥的所作所為。可是,後來這些暴行卻為人類帶來某些意想不到的好處。我們沒有經歷過暴行帶來的苦難,卻在許多年後的今天享受著它帶來的方便。

我大膽的問,現在各地發生的恐怖事件,在多年以後,又會不會因而帶來長久的和平呢?沒有人知道…我也不敢回答…

反過來講,一些現在看起來的好事,會不會其實種下惡果,在若干年後變成危害人類的禍根呢?這個也很難說…

不是說<種善因,得善果>嗎?為甚麼有時候會是<種惡因,得善果>,又或者<種善因,得惡果>?

既然如此,我們做事情的時候,應該怎麼辦?我做得好事會不會變成壞事?做壞事如果也能變成好事,我們是不是可以甚麼都不怕,甚麼壞事都可以放膽出做?

我始終覺得,事情就算沒有對錯,也有善惡之分。出發點要是惡,那始終是件壞事。就算後來事情變好了,那是機緣巧合,是天意。

至於種善因,會不會得善果,就要看你有沒有智慧了。

2009年7月28日星期二

穆新成的俠貪… 人性的灰色地帶

中國又有貪官了。當然,這不是甚麼大發現,中國的貪官確實很多。可是,今次這個有點與眾不同,有點另類。

他的名字叫穆新成,是山西省繁峙縣的副檢察長、反貪局局長。身為反貪局局長,卻做貪污的勾當,比<知法犯法>更罪高一等,可以說是<執法犯法>。至於他的財產,有報導說四億元,有的說兩億元,最保守估計是肯定超過一億元了。接受審查(雙規)當天,所押回的車就有五輛,每一輛都價值百萬元以上。

按道理,這樣的貪官,人民應該恨之入骨。可是,當地有很多人都說他是個英雄人物,是個劫富濟貧的俠客,要替他討回公道。原來,這位人稱<穆二哥>大部分的<收入>是來自山西省煤礦、鐵礦老闆的<進貢>。累積起來的財富,他用一部分來資助當地的窮人,還做了很多包括植樹造林等的公益事務。據聞,有一次他在館子裏吃飯,聽到有一民女被人欺負,就連飯也不吃,馬上去親自把事情擺平。這麼出錢出力,親力親為,最重要是,用的錢又不是老百姓的錢,難怪有那麼多人覺得他是個好人,是個好官。就算真的是貪,也算是<俠貪>。

當然,從大是大非的角度來看,無論你拿貪污的錢做甚麼好事,貪污這個行為一定是錯。可是在一個法治還未完全成熟的社會,劫富濟貧的<俠貪>,是不是對人民更有利?穆新成究竟貪了多少,拿出來做善事的錢又有多少?他究竟是行善的天使,還是敲詐的魔鬼?他行善是為了平衡自己犯罪的心理嗎?

有時候,我覺得我們看人性看得太簡單、太平面了。人,要不就是一些缺點都沒有的大好人,聖人,完人;要不就是十惡不赦,罪該萬死的大壞蛋,惡棍,奸賊。其實,古今中外,所有人都處於這兩個極點之間,不黑不白的灰色地帶。沒有人是完全<黑>,或者完全<白>。

很欣賞電影<基督最後的誘惑>(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),原因是它把耶穌人性化。原來耶穌也會受誘惑,他不是一個只有平面的完人。跟我們一樣,他也處於灰色地帶,是個有層次的人。

相對中國的古聖先賢,我們對他們的研究,清一色都是一片讚美,一點批評都沒有,都不允許。他們好像從娘胎出來就不會做錯事,不會有不良思想。

他們每一位都變了完美的神,而不是人。

穆新成的<俠貪>,再讓我們理解到,人是很複雜的。好人跟壞人,就像太極的黑白圖案一樣,黑中有白,白中有黑,沒有絕對。絕對的好人壞人就只有在電視劇裏面才有。你說,穆新成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?你自己又是個好人還是壞人?

2009年7月27日星期一

刀與叉… 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嗎?

記得小時候剛來到英國,要爸爸教我英語。爸爸只教了幾句基本的,沒有多教。他說:「我的英語說得不標準,不想教錯。以後你在學校,多跟同學玩,英語自然說得好。不用擔心。」真的,爸爸從一開始就沒有擔心過我們會因為英語說不好,影響學習。他反而害怕我們的中文會退步,所以在家裏一直堅持我和弟弟說中文,不只對爸爸媽媽要說中文,兩兄弟一起玩也要說中文。他更諄諄善誘,鼓勵我們多看中文書、中文電視劇。我現在可以用中文寫文章,主要的功勞都應該歸我爸爸。

記得當初爸爸不肯多教我幾句英文,我不太理解,總覺得他太自私了,自己會說卻又不肯教我們。不過,有一樣東西,爸爸一開始就非常著緊,馬上教導我們,那就是吃西餐的禮儀。每次有機會吃西餐,他都會督促我們拿好刀叉,進餐時刀叉不可以碰出聲音,連用餐後怎樣擺放刀叉也十分重視。

小學跟中學,我都吃學校供應的午餐。有了爸爸的悉心教導,用餐時候,沒有在其他同學面前<失禮>。實際上,我的餐桌禮儀比很多本地學生還要好呢!

一直以為一雙刀叉就像一雙筷子,永遠都分不開。可是,最近英國一項調查發現,叉的銷售量竟然比理應和它一雙一對的刀多出一倍。這證明了現在很多人只買叉,不買刀。原來英國人已經不跟歐洲傳統的餐桌禮儀用餐了。很多人貪方便,學習美國人,只用叉來進食。現代社會的即食文化,在超級市場所買到的快餐,全部都給你切好,你放進微波爐去ding一下,馬上就可以<叉>來吃,幹嘛還那麼費時失事,去拿刀呢?

沒辦法,時代不同了!本來天生一對的刀與叉終於也分開了。

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何常又不是隨著時代而改變?小時候最要好的朋友不知道到了甚麼時候,見面少了,然後還失去聯絡。一對像是金童玉女的初戀情人,後來卻要繼續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,感情無疾而終。就算一對老夫妻,隨著歲月流逝,彼此可能生活圈子不同了,雖然還在一起,心裏的距離也會越拉越遠。

我相信,人還是有力量挽留某些感情,關鍵在於你的決心有多強。下次買餐具的時候,記得不要只買叉,還要買旁邊的那把刀!

2009年7月25日星期六

謝拉特打人無罪... 最受苦的中產階級

我是一個超級足球迷,所捧的隊伍是愛華頓(內地翻譯成「埃弗頓」)。很多初認識的朋友都覺得奇怪,問我為甚麼不捧曼聯、阿仙奴(阿森納)、車路士(切爾西)等英超班霸,而會捧成績平平,而又打得不太悅目的愛華頓?

我是在1986年開始愛上足球,當年墨西哥世界盃非常精彩,馬勒當拿(馬拉多納)全憑個人力量,為阿根廷捧杯,讓第一次接觸足球的我看得如癡如醉。可惜的是,世界盃每四年才一屆。一個十歲的小孩又怎麼可以等四年才再看自己的新嗜好呢?所以我開始留意英國本土聯賽。當時英超聯還沒有成立,英格蘭最頂級的比賽是甲組聯賽。

1986年那一季,利物浦贏了聯賽冠軍,又贏了足總盃,成為雙料冠軍。而愛華頓就非常之倒霉,聯賽屈居第二,足總盃又在決賽輸給利物浦,是雙料亞軍。基於我的一點點鋤強扶弱心理,再加上我最喜歡藍色,所以我決定捧愛華頓。愛華頓在下一個球季報了仇,以九分之多打敗宿敵利物浦,贏了甲組聯賽。十一歲的我立時覺得自己果然沒有選錯球隊。

可是自此之後,除了1995年爆冷的打敗曼聯,捧走足總盃,愛華頓甚麼都沒有再贏過了。雖然如此,我一直沒有<變心>,沒有因為成績不好而離棄愛華頓,去捧其他球隊。

愛一支球隊,你很自然會同時恨它的敵人。愛華頓的宿敵就是利物浦。其實,1986年那個球季,利物浦贏了雙料冠軍,我就莫名其妙不喜歡這支球隊,覺得它的球員太囂張了。說真的,選擇捧愛華頓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喜歡利物浦的反射。

最近,利物浦的隊長,謝拉特,麻煩了。他被控去年十二月在一間酒吧裏打人。當天晚上,利物浦剛以5比1大敗紐卡素,謝拉特與一班朋友去酒吧慶祝,喝了很多酒。期間,他覺得酒吧播的音樂不好聽,要求酒保把音響控制器給他。對方不肯,他就和六個朋友同時打人,打得那個酒保眼腫鼻腫,牙齒也丟了一顆。整個打人過程被閉路電視錄下,證據確鑿,其他六人都認了蓄意傷人罪。可是謝拉特卻一口否認,說自己是為了自衛而出手。

陪審團今天下午終於有結論。他們相信謝拉特自衛的說法,裁定他無罪。

聽到這個判決,我不禁咋了下舌頭。這件案鐵證如山,其他人也認罪了,但是偏偏身為英格蘭國家隊主將的謝拉特卻一點事都沒有。是不是有錢有名,法律就會對你寬容一些?法律是否真的公正?

其實,不只這一次,十多年前OJ Simpson(OJ辛普森)涉嫌殺人案不又是證據確鑿嗎?不也是判他無罪嗎?不只在外國,香港也這樣。記得幾年前,歌手謝霆鋒的頂包案,不也是輕判嗎?

雖然身在英國,有時候都會覺得社會不公平。有頭有臉、有財有勢的人,好像有很多特權。你看,這次金融風暴,主要原因是那些銀行家太貪婪了。可是,他們弄出來的禍,卻要政府、立稅人來承擔。承擔了以後,他們又照樣發天文數字的花紅給自己。那些人,投資成功,賺到錢,從來沒有分你一分一毫;投資失敗了,又要大眾來負擔。這公平嗎?

另一個極端,英國的社會福利很好,可是實在太好了。有很多人,根本不想去找工作,因為失業救濟金可能比他們拿到的工資還要高。他們亦習慣了在家裏無所事事的生活,甘於做社會的寄生蟲。沒辦法,社會對他們太仁慈了。很多家庭,連續好幾代都這樣,孩子沒有好的榜樣,家裏又沒有好的思想教育。結果,這個惡性循環就繼續下去。

這個社會,最苦的、付出最多而得不到應有回報的,就是一班中產階級。上層社會的豪華生活你永遠不會享有,他們出了問題你卻要幫他們解決;下層社會又要靠你立的重稅,來維持他們不長進的生活。中產階級就夾在中間,像沙丁魚一般,透不過氣,快窒息了。

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

teletext終結了… 是不是該走的時候?

家裏的電視機,我除了用來看電視節目之外,很多時間都是用來看teletext(圖文電視)。我想,我看teletext的時間比看電視節目更要長:早上一邊吃早餐一邊看;下班回來,又再看一遍。晚飯後,臨睡前,又要循例的看一次。這個習慣十幾歲就開始養成了。

teletext到底有甚麼魔力,竟然比電視節目更吸引我呢?

英國的teletext,其實很像初期的互聯網。按動不同的頁數,就可以看到最新的消息:國際新聞、天氣、娛樂、體育。而且,「讀者」又可以寫信或打電話,發表自己的意見。意見會登在螢光幕上,給大家分享,就像現在互聯網的討論區(discussion forum)。除此之外,還有問答遊戲,要按另一個按鈕才會顯示答案。我很多的課外知識,都是玩teletext的問答遊戲學回來的。

上個星期,teletext宣布,明年一月就要停止服務。原因是電腦,尤其是互聯網,已經取代了它的地位。要看最新新聞,互聯網有;要討論社會現象,互聯網有;要玩遊戲,互聯網有。選擇之多更是teletext無法相比。

teletext很快就會像黑膠唱片、膠卷(菲林)一樣,成為社會進步的犧牲品。

很多「讀者」知道消息之後,都紛紛表示以後的生活會很不習慣。因為,像我一樣,每天看teletext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個ritual,像是一個宗教儀式,不做不舒服。有些人更發動簽名運動,又呼籲大家寫信抗議,希望憑大眾力量,救援即將被淘汰的teletext。

真的想不到,我明年初離開英國,而在英國陪伴了我這麼多年的習慣,也將會在差不多同一時間消失。除了teletext之外,工作了差不多十年的BBC電台最近又取消了中文節目。雖然還可以播中文歌,可是整個節目都要講英語,變得這麼沒有意思,我決定不幹了!本來每到週末就準備節目的生活習慣,也結束了。

這是巧合、是天意,還是自己心理作用?是上天告訴我現在是該走的時候嗎?

雖然在英國已經生活了這麼久,我一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到中國工作,回到自己的國家,把在外國學習了多年的知識,貢獻給祖國。可是絕對沒有想過會這麼快就要回去。本來是打算十年後,自己在英國拿多些研究經驗才找機會回國。誰知道機會那麼快就來臨。

有時候覺得人生就像一條早已經鋪好的路。你可以選擇用甚麼心情,甚麼方法,來走這條路,譬如說,你可以在途中停下來,先看看風景,又或者拼命的趕快向前跑,可是,這條路所經過的地方,以及這條路的終點,是無法改變的。要發生的事情,總要發生,你想擋也擋不住。

而到了該走的時候,命運更會催使你先前走,要你繼續人生的旅程。

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

100年後的世界… 人類可以預知未來嗎?

匈牙利裔美籍作家,喬治.弗列德曼(George Friedman)最近有新作,書名叫:「未來一百年大預測」(The Next 100 Years)。書裏面有很多大膽的預測:他預言中國2020年會分裂;到了2050年,日本、土耳其及波蘭會興起,成為超級強國,挑戰美國;到了2080年,地球的能源都會來自外太空。而到了2100年,又輪到墨西哥,來挑戰美國當世界霸主。

這些預言,看起來很虛幻,像科幻小說。有閑看看無所謂,不必盡信。不過,我覺得這本書的序的確寫得很好。
裏面一開始就叫你幻象處於1900年夏天的倫敦。當時,全世界幾乎都被歐洲統治,而歐洲自己本身又繁榮,又和平。列強在經濟上都互相依賴,所以沒有人相信會打仗。

再幻象自己到了1920年的夏天,歐洲剛剛打完一場大戰爭,死傷無數。如果不是美國介入,戰爭不知道甚麼時候才會停止。戰後,奧斯曼帝國、奧匈帝國、俄羅斯帝國沒有了。美國、日本成為了強國。共產主義在俄羅斯開始抬頭,沒有人知道會否成功,只知道戰後的和平條約,會確保德國短時期內不會興起。

到了1940年的仲夏,德國不但興起,還佔領了法國,控制了一大半歐洲。納粹德國還跟蘇聯結盟,全歐洲就只有英國對抗它。很多人都相信德國將會主宰整個歐洲,成為歐洲帝國的盟主。

再過二十年,來到1960年夏天,德國原來五年後就被打敗。歐洲被美國、蘇聯瓜分成東西兩個陣型。這兩個超級強國還有核子武器,如果發動戰爭,後果不堪想像。全世界都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。

到了1980年,美國打敗了一場長達七年的仗。不是敗給蘇聯,是敗給北越越共。之後,伊朗的油田又落在蘇聯手裏,國運有衰退的跡象。結果,美國與中國結盟,來抗衡國力急升的蘇聯。

到了2000年,蘇聯已成過去式。中國名義上雖然仍是共產國家,實際上已走資本主義了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(NATO)已滲至東歐以及前蘇聯的小國。世界再次和平,再度繁榮。全世界都以經濟利益為主,不想打仗。

直到2001年9月11日…

你看,二十年後的局面就已經這麼的出人意料,不要說要預測未來一百年了。世事就是如此的變幻莫測。其實,不要說國與國的關係那麼複雜,我們連下個禮拜的天氣都預測不準。

我當年的博士論文,就是研究未來氣候變化對建築物的影響。寫的時候心裏也有很多疑惑,畢竟人類沒有看到未來的水晶球,所謂的猜測,不論後面有多少數據支持,通常都與真實的發展離得很遠。沒辦法,最後我的論文唯有把每個氣候變化的可能性(scenario)都測試一遍,列出每個可能的後果,而不是預知未來。

這個世界實在太多「無常」,真的<今天不知明天事>。佛家說得好,我們要以<平常心>來看待身邊所發生的一切變化。羅文的歌也唱道:「知否世事常變,變幻原是永恆。」可是,說的容易,做的難,真正能夠用<平常心>處世的人,又有多少?

2009年7月21日星期二

AI的啟示… 愛是甚麼

前幾天,英國電視台重播2001年的電影AI(人工智能)。這部電影十分感人,我看了幾次都忍不住哭。

男主角David是一個新型的機器人(mecha),外型就是一個乖巧的男孩,專給一些沒有兒女,又或者失去兒女的父母。這種機器人,懂得無條件的愛。誰對他親口說出一連串的密碼,他就會永遠的愛誰。

David的父母本來有個兒子,叫Martin。他的病醫不好,醫生把他暫停生命(suspended animation),等待奇蹟出現。後來奇蹟真的出現,Martin康復了。回家後,很自然就看這個新來的mecha弟弟不順眼,兩兄弟經常發生摩擦。有一次,David被其他孩子欺負,不小心把哥哥推進游泳池。哥哥鑲了假腿,不會游泳,差點遇溺。爸爸媽媽為了自己親生兒子的安全,決定拋棄David。結果,David就開始與一起被拋棄的熊寶寶(teddy),尋找傳說中的藍天使(blue fairy),希望自己可以變成一個真正的男孩,讓媽媽愛他。

故事結尾,說到兩千多年後的地球,因為氣候變化,全球都變得冰天雪地。一幫不曉得是外星人還是人類後代的隊伍找到了冰封已久的David。把他解凍後,那幫人問他有甚麼願望。儘管過了那麼多年,David唯一的願望就是媽媽會愛他。結果,他們在teddy身上找到媽媽的頭髮,複製了David的媽媽。可是,這個媽媽只能活一天。對於David來講,那已經足夠了,因為那一天,他真的感受到媽媽的愛。到了晚上,媽媽最後一次閉上眼睛的時候,David也含笑閉上他的眼睛,安然的離開這個世界…

我昨天說過,人類的DNA其實跟電腦程式很相似。那麼,我們會不會也像David那樣,體內有一串密碼。如果有人對著我們念,我們就會完完全全的愛上對方?

當初,妳是被他那一句話打動的呢?或許,密碼不一定是語言,是行動。那麼,他又曾經為妳做過些甚麼,啟動了妳心裏<愛的程式>,讓妳對他,無法自拔呢?

語言、行為,也許是解破女性<愛的程式>的密碼。至於男性,可能就要用視像才行。你看,男人不是看到漂亮臉孔、魔鬼身材,就最容易動心嗎?不過,那可能只啟動了他<色的程式>。女士們,要小心啊!

再往一個更深的層次去想,我們人類所信奉的神,不論稱呼為上帝也好,阿拉也好,是不是又像電影裏David的媽媽一樣,創造我們的時候,就已經啟動了我們內置的程式,讓我們相信祂是萬能,相信祂永遠愛我們。神,會不會只是拿人類當玩具,我們對祂的愛又是不是單向的呢?

2009年7月20日星期一

英國人瑞阿林厄姆逝世… 長壽的意義

世界最長壽的男性,阿林厄姆先生(Henry Allingham),星期六早上在英國南部的布萊頓(Brighton)去世,享年一百一十三歲。

阿林厄姆曾經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。這麼多年來,每年十一月十一日的停戰紀念日,他都會出席,紀念九十多年前和自己並肩作戰而犧牲的戰友。曾經有人問他長壽的秘密,他回答說:「很簡單,三樣東西,香煙、威士忌、狂野的女人。」

醫生不是常常勸諭我們,要健康,最好禁煙、禁酒、禁慾嗎?阿林厄姆的長壽秘密怎麼竟然是煙、酒和女人,而且還要狂野的女人!? 究竟長壽的真正秘密又是甚麼?

很多年前,在一個醫學研討會上,有一位教授公開了長壽的秘密。

他說:「其實想長壽很容易,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有多長的壽命。可是,對於在座各位,很抱歉,已經太晚了。因為那個選擇要在你投胎之前就做。你投胎時選擇的爸爸媽媽,如果他們長壽,你也會長壽。一個人的壽命,百分之九十取決於基因。吃得健康,常做運動,不是沒有用,但功效只有百分之十。」

我在想,既然如此,那些甚麼都不吃,狂做運動,拼命減肥的人,弄得自己那麼不快樂,值得嗎?為了身體輕那十幾公斤,吃不飽,睡不好,心情不壞透就奇怪。心情不好,對健康又會有不良影響。結果,到頭來,所有的艱苦,都是徒然。

除了壽命,我們的命運不也是早就烙在基因嗎?命運其實就是我們一生每一個選擇綜合起來的結果。而選擇甚麼,是取決於性格。性格又是與生俱來的,正所謂<三歲定八十>、<江山易改,品性難移>。就算你說你做人沒有甚麼主見,所有事情都是別人給你安排的,那也是你這個無所謂、不果斷、不主動的性格所造成的。不是嗎?

現代人最大的弱點,就是太高估自己,以為<人定勝天>,以為人類有能力改變一切。其實,相對整個宇宙,我們真是多麼渺小。像電腦程式一樣,我們的DNA就是上天給我們的program。我們的行為,都聽從那個program。真正的自由意志(free will),實際上少之又少。

也許,阿林厄姆老先生真的說得對,人生短短幾十年,幸運如他也只不過多活三四十年,我們應該盡情享受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,只要不過份放縱自己就是了。如果,多吃一塊肉又怕,多喝一點酒又擔心,活得這麼無趣,就算再送你十年壽命,要不要也罷。

縱然明白這個道理,世界上依然有很多人不會安然享受生活,他們就是喜歡沒完沒了的拼搏,究竟為了甚麼,其實也不太知道。

沒辦法,這就是上天給他們的性格,早就在基因裏寫了程式,想改也改不了。

2009年7月17日星期五

疆獨分子熱比婭… 你願意追隨怎麼樣的領導人

本月初在新疆發生的暴亂事件,中央政府矛頭指向旅居美國的異見人士,熱比婭,指她是騷亂事件的幕後策劃人。

我在想,事件如果真的是遠在美國的熱比婭所策劃,那些暴徒為甚麼會這麼聽話,願意服從一個離開新疆這麼遠的所謂領導人,去做出傷天害理的事,去濫殺無辜?也許他們心中有一股強烈的信念,覺得一定要創立新疆共和國,又或許是東突厥共和國。若然成功了,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這位從來沒有在前線出現過的領導。她應該會順理成章,成為新國家的總統,成為新疆國的<國母>。可是,她一直都是在幕後指揮,一點危險都沒有。她究竟有甚麼魅力,讓大家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呢?

除了疆獨分子,這幾年,世界各地的自殺式恐怖分子,不都願意把自己的生命獻給領導人嗎?二戰時期,日本的神風敢死隊,不又把自己的生命獻給好戰的天王嗎?那些領導人,究竟有甚麼方法,甚麼魔力,讓這幫人殘殺無辜,而又覺得那些喪盡天良的行為是對的?

我沒有當過士兵,也沒有當過極端分子,所以無法理解他們的心理。可是,有些上司,不知道為甚麼,你會很自然的,不顧一切,為他們全力以赴。究竟,他們又具有甚麼條件呢?

我曾經在一個機構工作了差不多十年,雖然工資不多,可是是自己的興趣,所以每個project,每個項目,都盡心盡力去做,為求做得最好。現在想起來,除了自己對那份工作擁有熱誠之外,也要感謝當時的上司,他給了我無限自由度,好像每個project的所有權(ownership)都屬於自己,就像是自己的孩子。你說,我怎麼不會竭盡所能,做到最好?後來雖然發現上司自己本身的能力其實很有限,但是我的成績,也變相成為了他的成績。

好景不常,有一天,公司總部決定要把我們的部門徹底改革。同事們對此都表示極度不滿,要求上司為我們出頭,討回公道。可惜,這位上司卻不敢得罪他自己的上頭,沒有站在我們這一邊,和我們一起反抗。結果,我們的部門改革了,很多員工,包括我自己,最後也離開了這個曾經讓我們愉快工作的地方。

也許,這個世界上是有兩種領導人。一種適合於和平時期:他們善於管理下屬,讓下屬盡心盡力工作;另一種則適合於作戰時期:他們帶有王者風範,永遠和下屬站在同一陣線,讓下屬甘心追隨自己。我以前的上司算是第一種,熱比婭之類的應該算是第二種。

看看歷史,很多革命時期的領導人,打了江山以後,都不懂管理革命後的國家。有些政黨更是適合做在野黨多於做執政黨。

你比較願意跟隨哪一種領導呢?你現在的的上司,又是哪一種領導人呢?

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

H1N1... 對未知的恐懼

前幾天,英國再有人因感染H1N1而死亡,分別是一名六歲大的小女孩,以及一位六十四歲的家庭醫生。

自從H1N1四月份在墨西哥爆發以來,世界各地已經有將近十萬人證實感染,四百多人死亡。有些國家地區,尤其是五年前經歷過禽流感的地方,今次都採取了較嚴謹的措施。你看,香港發現第一宗個案,就馬上把灣仔維景酒店的三百名住客隔離。另一些國家,特別是西方的一些大國,卻認為死亡率不高,沒有特別防止病毒擴散。

在英國,大部分老百姓暫時對H1N1都好像不太恐懼。雖然死亡人數已經高達十六人,但是傳媒通常都會強調死者本身已患有其他疾病,似乎企圖將H1N1的恐慌減到最低。不過,有一些人還是擔心的。這幾個星期,電視上常常看到一些醫生出來解釋,說雖然現在的情況不可怕,可是到了天氣較冷的秋天、冬天,病毒傳染的機會將會大大提升,到時候會很危險。

九月份,小朋友放完暑假,要開學。那剛好是專家所說,開始危險的時候。學校又是最容易傳染的地方,所以很多家長都很擔心。

最近,英國各地出現了想起來有點不可思議的<豬流感派對>(swine flu party)。家長讓孩子跟一大班小朋友一起玩,其中最好有已經感染病毒的人。為甚麼他們要這樣做?原因是希望小孩趁現在病毒的殺傷力還弱,率先感染,讓身體產生抗體,到了冬季,情況嚴重了,他們就不用怕。

其實,天氣冷了,病毒是不是真的會迅速蔓延、而且加強殺傷力呢?現在是七月份,是北半球的夏季;可是南半球卻早已經踏入冬季了。澳洲、新西蘭、南非、阿根廷等地的情況好像沒有惡化,對不對?

人類對於自己不了解的東西很自然的都會感到多多少少的恐懼。今次的H1N1如是;十年前的千年蟲,不是另一個現在看起來很可笑的例子嗎?除此之外,面對一份新工作、一段新感情、移民到一個新國家… 都會讓人感到恐懼。有時候,新挑戰所帶來的興奮會蓋過恐懼,可是當<未知數>太多的時候,沒有實在的東西給你期待,我們心裏所剰下的就只有恐懼了。死亡之所以可怕,就是因為我們對死後有太多的<未知數>。畢竟,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死後會是怎麼樣。

小孩子好像反而比較勇敢一點。正所謂<初生之犢不怕虎>,你第一次帶小孩去游泳,他不會怕水;帶他去一個新地方,他也會非常盼望。對他來說,新東西就像是一個新冒險,很好玩,很有趣。

反過來說,比較勇敢、喜歡新挑戰的人,都擁有一顆少年,甚至小孩的心。心理太成熟的人,想的比較多,顧慮也自然多。可是很多時候,顧慮太多,反而讓甚麼事情都做不出來。這也許是少年與老年最大的差別了。

2009年7月15日星期三

中國崛起… 當你認為比你弱的人超越你

昨天說到為甚麼人會比較不喜歡跟自己相似的人,忽然想到這不就是<異性相吸,同性相距>的道理嗎。再給一個赤裸裸的例子吧。一個男人,到了一個只有女性的女兒國,每天享受她們的溫柔。有一天,這裏又來了另一個男人。你說,這兩個男人會變成好朋友嗎?(這故事假設兩位男士都不是同性戀。)

其實,人類真的有很多很多與生俱來的陰暗面。除了不喜歡跟自己類似的人,我們還會<憎人富貴厭人貧>、<大難臨頭各自飛>…

記得小時候,剛來英國不久,當時一點英文都不會講,不會聽。可是,印象中這裏的小朋友對我非常友善。小息時會讓我和他們一起玩,中午又帶我去飯堂一起吃西餐,上課更不厭其煩的解釋老師講的課。他們亦常常主動的跟我說話,儘管我所能聽懂的只有那麼的一丁點。雖然語言不通,但是那班同學讓我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過渡期,讓我快樂地適應英國的生活。

小朋友的適應能力特別強,不到一年,我的英文程度已經足以應付功課了。因為曾經在香港接受過殘酷但有效的填鴨式教育,成績很快就超越了英國同學。突然間,以前那班天真友善的同學都不見了。他們都仍然在班裏,只是我感覺到他們不再喜歡我。雖然成績好,但是那個時候的我卻很孤獨。

相信很多跟我一樣,很小就到了外國讀書的朋友都有同感吧。

長大了才明白,人生中有一樣東西,會讓你痛苦萬分。那就是,某一天,你發覺一個你一直認為比你弱的人,他已經崛起,而且比你更強。也許,當年我在學校的<崛起>,也不經意的傷害了那些英國小朋友的心靈。他們或許以為我永遠都不會說英語,永遠都需要他們幫忙。

最近看了很多新聞,覺得西方傳媒對中國的報導總帶著一些偏見。從疆藏暴亂事件他們明顯偏幫騷亂者,到北京奧運開幕式時酸溜溜的旁述,都可以隱隱的感覺到西方社會對於中國崛起有多麼的不爽。不久之前我們還鬧飢荒,現在卻成為世界強國,這對原地不動的西方國家衝擊太大了。

或許這又是人類另一個陰暗面。

其實,每個新崛起的國家,都曾受到同樣的遭遇。二十世紀初,歐洲人看不起新崛起的美國,二戰後,美國人又看不起新崛起的日本。現在,好像全世界都在針對中國。

想深一層,<不招人妒是庸才>,也許我們應該高興才是。

再想深一層,他們不爽,其實是自作自受。當初你不看低別人,把自己看高一線,現在就不會感到酸溜溜、感到不爽。我們更可以引以為鑑,以平常心,平等心看待所有人、所有事物。可是,說的容易做的難,將來印度崛起來,我們又會不會看不順眼呢。

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

新疆暴亂… 討厭跟自己相同的人

最近上了很多有關新疆暴亂的論壇,看看不同人、不同民族對這件事的看法,希望自己可以從多個角度了解這次悲劇。

新疆、西藏的情況當然比我所了解的複雜得多。可是有時候我會想,我們漢族跟維族、藏族,不是好朋友、好鄰居嗎?他們不是已經享有考大學加分、放寬獨生子女政策等優待嗎?為甚麼還這麼的憎恨我們漢人?

在英國已經快二十五年了,身為少數族群,我也明白到寄人籬下的感受。生活了這麼多年,雖然偶爾也有討厭英國人的感覺,可是,我們壓根兒都沒有要示威,要抗議的衝動。一方面,英國政府其實對我們算是不薄;另外,我們華人華僑好像對很多英國社會的事情都比較冷漠。再加上從小爸媽就教導我們<多一事不如少一事>,所以就連三個月前,BBC決定取消在曼城屹立二十五年的中文廣播,街上也沒有華人抗議,表示不滿。

在香港,英國管治的時候,雖然也有遊行示威的事件,但絕對遠遠不及回歸以後的多,雖然現在很多方面已經比前民主了。我們好像給外國人管就舒舒服服,給自己人管,儘管我們的DNA比較相近,就覺得滿身不自在。

在我的印象中,好像比較接近的民族都會特別的鄙視對方。當年日本侵華,濫殺無辜,我們中國人當然恨之入骨。到了今天,很多中國人還把小日本看成窮凶極惡的魔鬼。而很多日本人還看不起我們中國人,說我們不文明。

國家衰弱的時候,其他列強也有在中國進行姦淫擄掠等惡行,可是好像因為他們紅鬚綠眼白皮膚,跟我們太不相同,我們對他們的仇恨,就遠遠不及對同樣是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日本人。我不是說我們要同樣的憎恨西方列強,只是討論我所見到的這個現象而已。

其實,不僅我們亞洲人這樣。你看,英國人特別不喜歡法國人,荷蘭人又討厭德國人。美國人更覺得加拿大人比他們低一層。這些都是鄰國啊!撇開種族,非常接近的宗教,像基督教和伊斯蘭教(他們拜同一個神,古蘭經跟聖經亦非常相似),都視彼此為宿敵。就連一個城市,如果有兩支球隊,他們的球迷,也是這樣。

再推到個人層面,你有沒有發覺你最不喜歡的人,其實都和你自己有很多相同之處。你不喜歡他的原因,可能就是你們太相似了。

每個人,在不同的社群,都有自己的定位。有時候,你的定位還會決定你的行為。譬如說,一個形象鬼馬搞笑的人,會常常在朋輩友群前講笑話,搞氣氛。他這樣做,除了真的自己喜歡之外,其實也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形象。他會覺得(通常是錯覺),沒有了他,大家都會很悶,很無聊。這就是自己在群內的地位和價值。可是,如果群內來了一個一樣幽默,甚至更加鬼馬的人,他獨有的地位就會受到挑戰,價值跟重要性都會嚴重下降,因為有人可以替代自己了。所以討厭,甚至憎恨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,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。

這不就是所謂的同胞競爭(sibling rivalry)嗎?差不多的DNA,卻弄成<兄弟鬩牆>。既然是兄弟,為甚麼我們不可以<兄弟同心,其利斷金>?也許這又是造物者創造人類時,所加入的其中一個陰暗面吧!

2009年7月13日星期一

剪了陸軍裝的爸爸… 你還認得我嗎?

我的頭髮雖然不算太長,可是因為我天生捲髮,比較難打理。每年夏天,我都要Fiona用電動剃刀給我弄個陸軍裝。

今年也不例外。前幾天,英國的天氣實在太熱了,連位於北部,我們所住的曼城也接近三十度。要知道英國的房子暫時還沒有冷氣空調,所以真的很難熬。我再也忍受不了,結果Fiona再把那個收藏了整整一年的電動剃刀拿出來,給我剃頭。整個理髮過程不超過二十分鐘,而我在這二十分鐘內,由一個有一頭捲髮,但脾氣暴躁的普通男子,變成一位差不多沒有頭髮,卻心情極好的<僧人>。

剪了陸軍裝,頭上一片清新的感覺,好像甚麼煩惱都消失掉,難怪佛家稱頭髮為<煩惱絲>。

本來還沾沾自喜,很滿意自己的新髮型。可是回頭看看被岳父抱著的兒子,就知道不妙。平時,他一看到我,都會對著我笑,或者有一點點跟我黏熟的反應。這次不同了。兒子是帶著又陌生,又好奇的眼光看我,好像認不出我就是他的爸爸。

對一個還沒有六個月大的嬰兒來說,我的髮型改變太大,認不出來一點都不稀奇。同樣道理,如果真的有輪迴的話,我們的先人、往生的故友,化成另一個面貌來見我們,我們都是認不出來的。也許這就是人生的大道理。始終,該放下的就一定要放下。人世間不可以有太多的留戀,人總得往前看。這樣,人生才有進步,有意義。

想到這裏,心情本來有一點點灰。可是就在這個時候,兒子又在他外公的懷裏回頭看我,而且還帶著之前一貫的笑容。他小小的腦袋好像終於想起這個差不多禿頭的男人就是他的老爸。相信以後就算我變成甚麼樣子,他都會認得我。我所擔心的反而是自己老了以後,認不出他是誰!

2009年7月11日星期六

舉家回歸... 分手情侶的思維

還有七個月,我們一家人就要離開曼城,離開英國,去寧波開始新生活。

記得三月某一天的凌晨,趁只有兩個月大的兒子睡了覺,我一個人在書房裏寫論文,寫得累了,休息一下。結果在網上無意看到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的聘請廣告,剛好要請我所教的那一門科,就馬上告訴半睡半醒的Fiona,問她申不申請好。

「為甚麼不申請啊?快點申請啊!還要想甚麼?」她的反應是如此的爽快。

本來以為她會有很多的考慮,畢竟我的岳父岳母都住在曼城,而她也從來沒有真正的離開過他們。

結果,那一個三月的凌晨,我就忙著把申請表格、申請信、履歷表填好,寫好。當我在聘請網站的《submit》按扭上click了一下的時候,太陽的曙光已經透過拉上的窗簾,投射到電腦的屏幕上。

其實 ,那一天離申請deadline還有三個星期。可能我的性格太急了,所以這麼快就申請了。亦因為這的性格,往後的兩個月,我都過得非常辛苦。首先,折騰著他們甚麼時候會通知我,要電話interview;然後,又折騰著甚麼時候會面試;之後,最辛苦的就是面試後的兩天,我又折騰著,擔心人事部甚麼時候打電話通知我面試結果,結果又會是如何?

五月二十二號早上十一點多,手機響了。諾丁漢大學的人事部打來,恭喜我面試成功了。心裏本來的緊張,迅間變成興奮,然後很快又平靜下來。因為有很多瑣碎的事兒要安排。

我們很快就把消息告訴了朋友。其中一位很要好的說:「你們走了以後怎麼辦?我在這裏沒朋友了。」過了好幾天,她又說:「其實有點希望你們不喜歡寧波的生活,或者那邊的大學搞垮,讓你們快些會來。」我們剛聽到的時候真的不禁有點詫異。為甚麼會這樣詛咒朋友的前途?想深一層,她是因為跟我們熟,才會沒理會這麼多,說出這樣的話。這些都是她心裏最真的話。

這讓我想到有些情侶,當他們緣盡了,要分手了。有些人會很有風度,祝福對方,希望往後的生活過得更好、更幸福。有些人或許會詛咒對方,希望對方下一個伴侶很差很差,最好樣貌又醜,脾氣又壞。雖然表面上這些人的心地都好像不好,可是,事實上他們還是放不下這份感情,奢望有一天對方會重投自己的懷抱。這些也是表露真情的表現。反而,心裏不想分手,口裏卻裝紳士的,雖然風度翩翩,卻未免顯得有點太虛假了。

朋友,你是屬於哪一類人?

2009年7月9日星期四

沒有男人的未來... 新的一代

昨天剛說過科學家沒有辦法創造生命,晚上就馬上看到新聞,說英國紐卡素大學成功製造了人類精子。這是科學上的突破,不育男子終於有希望,可以有後。

這次科學家是利用胚胎幹細胞(stem cell)來製造精子,不算真的創造生命,但是科學的迅速發展好像已經把人類和大自然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。今次的科學突破,會不會象徵著人類以後並不需要男性?未來的世界將會是什麼樣子?沒有男人的世界會是怎麼樣?人類會比現在幸福嗎?

美國小說家,馬克.吐溫(Mark Twain)說過:「現實比小說更奇怪(Tr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)。」未來的世界也許比任何一本科幻小說所描述的更詭異、更離奇。想深一層,對於我們祖先來說,現在的世界不是已經非常的詭異,非常的離奇嗎?不要說是古代人看到電話、電視機、汽車會嚇了一跳,就算自己的祖父,如果能夠復活,看到視頻會議(video conferencing)、3D動畫、手機的千萬種不同功能,相信也會十分震驚。其實我們已經不經不覺的習慣,並且享受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一切。

我們這一代人真奇怪,總覺得上一代太落伍,而又不齒下一代的品味。好像所有東西都是自己這一代的最好。我們少年時所喜歡的歌,當然比現在流行的好聽多了。可是當年我們聽譚詠麟、張國榮、張學友,長輩們好像也有批評過我們的選擇。我們的反應就是覺得他們老土,跟不上潮流。可能現在的小朋友聽到我們說他們的偶像唱歌五音不全、演技浮誇的時候,他們也有同樣的反應。其實每個年代都一樣,就連Beatles剛出道的時候,也曾遭到上一代的嚴厲抨擊,說他們的歌曲只有一兩個chord,不是好的音樂。

最近這個世界好像對未來都不太樂觀,金融危機、恐怖主義…。我們更覺得下一代,地球未來的主人翁,沒有希望:他們沒有禮貌、不守規矩、不懂得尊重別人、沒有基本常識、文章寫得狗屁不通…。也許是我們不了解他們,就像我們的上一代不了解我們一樣。新一代的心算、文采沒有我們這一代好,可是他們用電腦比我們行啊!他們所需要用的技能跟我們不一樣,正如我們的書法、打算盤的功力,遠遠不及我們的叔父輩。
我的想法可能太樂觀,不過我真的相信未來的科技,會把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美好。當人類習慣了,沒有男人的世界也許並不可怕。如果科學家可以在人造精子裏拿走暴力、好戰的基因,世界不是會和平嗎?

MJ的啟示... 文科與理科

首先要謝謝各位朋友的留言,謝謝你們給我的鼓勵。原來寫博客是這麼的好玩!

昨天是國際天王巨星MJ米高積臣(邁爾克.傑克遜)出殯以及追思會的日子。說真的,我不是個MJ迷,可是上個月26號聽到他的死訊,都不禁感到驚訝及惋惜。這十來天都不經意地哼著他那些音調不男不女,可是極之悅耳、極之流行的歌曲;更想起初中時候,同學的媽媽開車載我們上學的情景。為什麼?因為她雖然是長輩,可是卻是個超級MJ粉絲。記得中一那一年,每天上學,車子裏都播著那張BAD的專輯。我們聽完一遍再重聽,一直聽到到達學校為止。然後,下一天又繼續聽下去。所以,那張唱片所有的歌曲,我都耳熟能詳,直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,還可以哼出來。

有些人說,MJ只不過是一個表演者,一個Entertainer。傳媒每天差不多每個小時都在播他的新聞,好像有點過分了。網上更有一位網友說,如果當今最偉大的科學家,霍金教授(Professor Stephen Hawking)死了,傳媒的報導只會有MJ的百分之一。

這讓我開始思考,一個表演者跟一個科學家,究竟哪一個對我們人類更有影響力。身為一個理科生,我一直都覺得理科很重要,世界沒有了科學,怎麼能進步呢?可是,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體會到,或者感受到科學帶來的喜悅。相反,一個優秀的表演者,或者是文學家,藝術家,他的表演、他的作品卻可以打動人們心裏最深的地方,觸到科學無法達到的靈魂。

中國的道家把宇宙的能量分成6級:道、虛、精、神、氣、物。<道>為最高級,<物>為最低級。科學所探討的,只限於<物>的範圍。而文學所達到的範圍,應該還包括<神>和<氣>。如果生命只是一些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等物品所組成,為甚麼科學家把這些東西,這些<物>,放在一起卻不能創造生命?這說明了生命應該還包含更高層次的能量。

悅耳的歌曲、狂野的舞蹈、動人的故事、精彩的電影、華麗的建築物、秀麗的書法、氣勢豪邁的山水畫、刺激味蕾的美食... 這些都能夠觸摸到人的心靈。

真的有點後悔當初沒有選擇文科,沒有給自己一個像MJ一樣,可以打動全世界的機會。當然,並不是每個文科生都可以那麼成功,天賦與際遇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2009年7月7日星期二

第一次寫blog... 華人的洋名

暑假到了,學生們都拿了成績單。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。沒辦法,很相信<一份耕耘、一份收穫>這句古老的教訓。

雖然當講師的沒有什麼暑假可言,但這幾天的確沒那麼忙,突然覺得生活有點<泡菜加鹽巴>... 太閑了!再加上四月後已沒有在BBC做中文節目DJ,心裏面好像有很多話要說,但又沒有途徑發表。所以最後決定與時並進,採取最先進的渠道... 寫blog。

私人博客取名<飛人生活>主要是因為我的洋名叫Daveed(其實應該是David,不過在法國留學時,覺得法文讀音比英文讀音更cool,更有型,所以之後就變成Daveed),中文諧音<大飛>。
因為想要說的東西都是一些來自生活中的感受、體會,所以就以<飛人生活>來命名了。有時候話題可能會飄來飄出,忽東忽西,請不要見怪,因為馬戲團裏的空中飛人也是這樣飛來飛去的。

再次講講洋名,具體說是華人改洋名。九歲舉家移民來英國的時候,爸爸問了鄰居兩個給男生的英文名字,說是方便同學老師叫我們。鄰居給了David和Paul兩個名字,讓我跟弟弟自己選擇。作為哥哥,我讓弟弟先選,結果他選了比較有型的Paul,而我就是David了。我雖然也不太討厭這個名字,不過也不太喜歡。總覺得David給人的感覺太乖,太書生了。十多年過去了,有機會到法國唸書。當地的人把David念成Daveed,我覺得挺好啊,的確比David酷多了。所以自此以後,所有好朋友都叫我Daveed,而不叫David。

兒子出生至今已經差不多六個月了,還有很多朋友問我們為什麼不為他改個英文名字。我回答說:「其實中國人無需要改英文名字啊!我兒子的中文名字羅馬化,德洋變成Deyang也不太難讀啊。」

我們很少見到其他國家的人,像日本人、泰國人、印度人,甚至非洲人改英文名字。他們好像都很尊重自己本來的名字,不怕西方人覺得奇怪,也不必過於擔心他們不會念。現今香港的新一代,為了顯示自我風格,所改的什麼Apple、Legend、Laughing等,就真的讓洋人覺得非常奇怪了。和洋人交往得多都知道,他們其實都很想知道你真正的名字。不要以為人家真的相信Banana或Richard是你的真名字。外國人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天真,那麼傻。

我們這一代,沒有辦法,英文名字很小就已經改了,甚至在每一份證件、每一張文憑、每一張證書都寫上了這個本來不屬於我們的名字,所以不能不繼續用下去。

孩子長大後如果喜歡改洋名,我當然也不會反對。只要改的不是什麼Apple、Legend、Laughing就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