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說到為甚麼人會比較不喜歡跟自己相似的人,忽然想到這不就是<異性相吸,同性相距>的道理嗎。再給一個赤裸裸的例子吧。一個男人,到了一個只有女性的女兒國,每天享受她們的溫柔。有一天,這裏又來了另一個男人。你說,這兩個男人會變成好朋友嗎?(這故事假設兩位男士都不是同性戀。)
其實,人類真的有很多很多與生俱來的陰暗面。除了不喜歡跟自己類似的人,我們還會<憎人富貴厭人貧>、<大難臨頭各自飛>…
記得小時候,剛來英國不久,當時一點英文都不會講,不會聽。可是,印象中這裏的小朋友對我非常友善。小息時會讓我和他們一起玩,中午又帶我去飯堂一起吃西餐,上課更不厭其煩的解釋老師講的課。他們亦常常主動的跟我說話,儘管我所能聽懂的只有那麼的一丁點。雖然語言不通,但是那班同學讓我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過渡期,讓我快樂地適應英國的生活。
小朋友的適應能力特別強,不到一年,我的英文程度已經足以應付功課了。因為曾經在香港接受過殘酷但有效的填鴨式教育,成績很快就超越了英國同學。突然間,以前那班天真友善的同學都不見了。他們都仍然在班裏,只是我感覺到他們不再喜歡我。雖然成績好,但是那個時候的我卻很孤獨。
相信很多跟我一樣,很小就到了外國讀書的朋友都有同感吧。
長大了才明白,人生中有一樣東西,會讓你痛苦萬分。那就是,某一天,你發覺一個你一直認為比你弱的人,他已經崛起,而且比你更強。也許,當年我在學校的<崛起>,也不經意的傷害了那些英國小朋友的心靈。他們或許以為我永遠都不會說英語,永遠都需要他們幫忙。
最近看了很多新聞,覺得西方傳媒對中國的報導總帶著一些偏見。從疆藏暴亂事件他們明顯偏幫騷亂者,到北京奧運開幕式時酸溜溜的旁述,都可以隱隱的感覺到西方社會對於中國崛起有多麼的不爽。不久之前我們還鬧飢荒,現在卻成為世界強國,這對原地不動的西方國家衝擊太大了。
或許這又是人類另一個陰暗面。
其實,每個新崛起的國家,都曾受到同樣的遭遇。二十世紀初,歐洲人看不起新崛起的美國,二戰後,美國人又看不起新崛起的日本。現在,好像全世界都在針對中國。
想深一層,<不招人妒是庸才>,也許我們應該高興才是。
再想深一層,他們不爽,其實是自作自受。當初你不看低別人,把自己看高一線,現在就不會感到酸溜溜、感到不爽。我們更可以引以為鑑,以平常心,平等心看待所有人、所有事物。可是,說的容易做的難,將來印度崛起來,我們又會不會看不順眼呢。
世界強國?bullshitting me!!
回复删除中國仍然有許多窮人....請不要用自己的童年在外國的經驗套在現實生活上.
說不定你從來沒有真正學習中國歷史,我不會怪你.
這裡是真正的中國歷史教科書:
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4/12/1/n733806.htm
我的父母都經歷文化大革命, 這本《九評共產黨》所說的都是真實.
1959~1962年餓死3775萬人的慘劇[1],被《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》列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饑荒。人們長期以來認為饑荒的原因是三年自然災害、蘇俄逼債、缺糧和國際封鎖。其實,當時中國大陸並不缺糧:
回复删除自1954年至1978年,中國向阿共提供援款75筆,協議金額為100多億人民幣。在中國三年困難時期,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,中國把自己最新最好的設備、機械、拖拉機、車輛等提供給阿,僅糧食就達180萬噸......在上世紀60年代初,中國不但把大批糧食、物資運給阿爾巴尼亞,同樣也運給朝鮮、越南......[2]
雷茲*於邁爾*馬利列60年代任阿爾巴尼亞駐中國大使,據其《我眼中的中國政要》一書披露:1962年,在阿方的要求下,航行在大西洋上的幾艘滿載著運往中國的小麥輪船,改變了航向,駛抵阿爾巴尼亞港口並卸了小麥。就這樣,阿爾巴尼亞人民依靠中國的慷慨援助,度過了因乾旱再度加重了的缺糧危機。[3]
時任駐阿大使耿飆說:"從1954年以來,我們給阿的經濟、軍事援助將近90億元人民幣(協議金額100億),阿總人口才200萬,平均每人達4000多元,這是個不小的數字。我們援阿的化肥廠,年產20萬噸,平均一公頃地達400公斤,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。而軍援專案之繁多,數量之大,也超出了阿國防的需要。"[4]
據《中國統計年鑑》(1983),1959年,中國徵購糧食674萬噸,出口糧食高達415.75萬噸。1960年,中國仍然徵購糧食510萬噸,出口糧食272.04萬噸!
要說自然災害,中國哪一年沒有?1962年"七千人大會",劉少奇再次提出災難的原因是"三分天災,七分人禍"。[5]
時任外貿部副部長的林海云:"一九六○年......必須從國外進口大量小麥。在嚴重危機面前,如果我們在國際市場上拋售黃金,以解決外匯緊缺問題,也不是不可以,但周總理不讚成這樣做。他說,黃金不能賣!我們不僅沒有賣黃金,而且還利用金價比較便宜的機會,每年買進幾十萬兩黃金,年年買進,一直買到一九七○年。"[6]
至於蘇俄逼債更是無稽之談。1961年,經周恩來提議,中國向蘇聯提出,就近向蘇聯的遠東借二十萬噸糧食,用以解東北的燃眉之急。儘管兩國交惡,蘇聯還是如數借給了中國,"使東北糧食困境及時得到緩解"。[7]
1961年4月中蘇在莫斯科舉行貿易會談,對於中國因農業遭災而在1960年貿易業務中產生的對蘇聯欠帳問題。蘇聯方面表示充分諒解,並向中國政府提出,上述欠帳在五年內分期償還,不計利息。蘇聯還建議,在這年8月底以前以借用的方式供應中國五十萬噸糖,以後在 1964-1967年期間歸還,不計利息。[8]
秉持人道主義的國際社會從未施行糧食禁運,美國甚至主動提出願向中共出口糧食。從加拿大、澳大利亞等國進口糧食,中共都得到了較為優惠的條件。
根據中共歷年預算決算報告,1959~1963年對外援助支出高達23.62億元。1964年,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:我們還拿出了比這個時期償還的外債數額要大得多的資金和物資,支援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。有不少的人在國內問題上積極鼓吹什麼"三自一包"(指多留自留地、多搞自由市場、多搞自負盈虧企業,包產到戶)、"單幹風"(指恢復個體經濟)、"自由化"、"翻案風"以及在統一戰線方面的投降主義,在國際問題上宣揚"三和一少"(指對帝國主義、反動派、現代修正主義要和,對各國人民革命鬥爭的支援要少)。他們用這些資產階級觀點、修正主義觀點,來同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和對外政策總路線相對抗。[9]
真是恬不知恥!
由於缺乏新聞自由,餓死3775萬人的真相直到數十年後才得以浮出水面。慘劇之所以發生,完全是"大躍進"、"反瞞產私分、高徵購"等一系列政策失誤,和獨裁製度本身的缺陷,以及毛澤東在史達林死後想當國際共運老大,不顧大陸人民的死活瘋狂援外等等人禍所釀成。
有一個流傳甚廣的"神話":毛澤東得知人民群眾生活困難,難過得把最喜歡吃的紅燒肉都給戒了。事實上,毛澤東的驕奢淫逸、浪費無度,堪比帝王:
1956年~1966年,毛澤東是杭州飯店、中南海等舞會上的常客。一個女演員回憶:"那時候天天都有舞會---- 舞會中間有一盤盤的炒杏仁兒、大香蕉和其他水果點心,都是平常吃不著的東西。十一二點舞會散場,夜宵很豐盛,有魚有肉。這一切,對於我們這些每頓飯只買半個菜的女孩子們來說,都非常美好。"[10]
1959年,各省市為毛澤東(許多地方還加上政治局常委)大造別墅,一些中等城市如包頭、鞍山等也競相傚尤。據外交部當時的總務司長等人從各地觀摩回來後說,有些地方裝修標準竟在北京釣魚臺賓館之上。有些別墅是毛澤東親自交辦的。除廬山"美廬"旁的一處外,1959年 6月回韶山時,毛提出在滴水洞造點房子,說以後可以來此辦公、休息。這座別墅,連修公路、美化環境在內,1962年才竣工,正是三年困難時期,毛只於 1966年6月去住了12天。[11]
毛六十年代初一度喜吃西餐。1961年4月26日工作人員會同廚師給他訂製的一份西餐菜譜中,包括七大西菜系列,即魚蝦類、雞類、鴨類、豬肉、羊肉類、牛肉類、湯類。毛澤東喜吃色蝦,魚蝦的製作方法也豐富多彩:蒸魚卜丁、鐵扒桂魚、煎(炸)桂魚、軟炸桂魚、烤魚青、莫斯科紅烤魚、起士百烤魚、烤青菜魚、菠蘭煮魚、鐵扒大蝦、烤蝦圭、蝦面盒、炸大蝦、咖喱大蝦、罐燜大蝦、軟炸大蝦、生菜大蝦等等。[12]
毛澤東對西菜中雞的做法很是推崇。60年代初,工作人員制訂西餐菜譜時列出了一般人聞所未聞的西菜名稱:黃油雞卷(雞排)、軟煎雞徘、雞肉餅、雞肉元、大王雞肉餅、雞肉絲、罐燜雞、紅燜雞、蔥頭燜雞、青菜燜雞、紙包雞、雞丁敏士、椰子雞、奶油雞等等。[13]
工作人員考慮到毛澤東不大喜歡牛羊肉,特別為其安排了小乳豬,這樣便能做到肥瘦適中,面面兼顧。毛澤東吃過的西菜中有下列豬肉類:烤豬排、烤豬腿、炸豬裡幾、炸豬排、餾豬排、法國豬排、意式奶豬等等。毛澤東吃過的西菜中的牛羊肉有:羊肉串、烤羊腿、烤馬駿、白燴羊肉、煎羊排、煎羊肝、牛扒、煎牛肉、咖喱牛肉、伏太牛肉、酸牛肉,燴牛尾等等。[14]
毛澤東喜歡喝湯,幾乎每頓飯菜中都有一小碗湯,各具特色風味:奶油湯、牛尾湯、紅菜湯、雞雜湯、腰子湯、蔥頭湯、紅花雞湯、餃子湯、紅魚湯、卜菜泥湯、巴粒米湯、什錦湯、雞蓉鮑魚湯、雞湯蓉湯、意國麵條湯、龍鬚菜湯等等。[15]
嗚呼,紅燒肉,想起來真是辛酸!有個笑話說,叫花子說他發了財,就買兩大碗豆漿,喝一碗、倒一碗。在老百姓和乞丐的想像中,紅燒肉、豆漿已經是了不得的佳餚了。
人相食、餓浮遍野的年代,毛澤東等中共大佬依舊酒池肉林、夜夜笙歌!不是選票選出來的領導人,不對民眾負責,又怎能真切地感受民間的疾苦?!
餓死那麼多人,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封鎖消息、嚴禁民眾逃荒。1957年12月18日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聯合發出《關於制止農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》,嚴厲制止農民進城,由交通部門嚴格檢查,民政部門負責遣返"盲流",公安機關嚴格控制城市戶口,糧食部門不得向"盲流" 供應糧食;用人單位一律不得擅自招收工人和臨時工。1959年2月4日,中共中央發出《關於制止農村勞動力流動的指示》;3月1日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聯合發出《關於制止農村勞動力盲目外流的緊急通知》:所有未經許可離開鄉土、"盲目流入"城市的農民都是"盲流",不僅要制止農民外逃,還要將"盲目流入"城市和工業礦山地區的農民收容、遣返。
有了嚴厲管制"盲流"的尚方寶劍,中共各地大小官員有恃無恐,以餓死上百萬人的河南信陽為例:不到1959年底,大批公社食堂斷糧停夥,地委第一書記路憲文怕真實情況傳到外界,指令各縣,"不准農民生火做飯,不准外出逃荒要飯,不准向上級反映情況。"[16]
中共信陽地委讓郵局扣留了12000多封向外求助的信,為了防止饑民外出走漏消息,各縣縣委常委分片包乾,分頭佈置,嚴防死守。縣城四門持槍守衛,公路要道設崗把關,縣境沿邊流動巡邏,汽車站由員警把守,長途汽車要求黨員隊長駕駛。各公社按縣裡要求,派民兵在村頭設卡,如發現有人外出,就奪走隨身攜帶的東西,甚至剝下衣服,進行拷打。信陽靠近鐵路,南北有兩個火車站。鐵路公安局兩個局長,分別把車站看住了,農民只能在家裡等死。信陽市設立了數百個收容站,先後共堵截外流人員19萬人,被強制收容後又不給飯吃,饑餓、拷打和虐待,使各收容站人員大量死亡。[17]
河南省當時至少有二十五億斤糧食庫存,而臨近的湖北省,至少有十三億斤糧食庫存。如果開倉放糧,僅動用這兩個省的庫存,根本不會餓死人。即使在信陽,在大量餓死人的時候,當地的糧庫裡就存有糧食。信陽的饑民看著糧庫裡的糧食,坐在糧庫旁邊喊:"共產黨,毛主席,救救我們!"有人就餓死在糧庫旁邊。國家千方百計的增加糧食庫存,準備用於何處?為什麼見死不救?[18]
瞧,餓得奄奄一息,出外乞討都沒門,黑洞洞的槍口和暗無天日的收容站等著你。糧食倒是有,但不是給屁民吃的!
大饑荒的真相深刻地揭示了中共的慘無人道,缺良心、自由、民主,啥都缺,就是不缺錢和糧:錢多得可以每年買幾十萬兩黃金並大量無償援外,糧食多得每年都在出口。
沒錯,中國依然有很多窮人。可是整體來說,的確比三十年前富有多了。中國雖然人均收入還是很低,不能算是富國,可是以國力來講,相信沒有人會否認它是個強國。
回复删除閣下所列出的例子,都是改革開放前的慘況。很多外國人,還是用這種眼光看待中國,所以三十年的迅速發展,他們就是看不慣。
請不要誤會,我不是親共份子。共產黨當然犯了很多很多的過錯,一黨專政也不是ideal的政治體系。可是我們看事情也應該客觀一點,不要反共反到思覺失調。再說,你覺得大紀元是客觀中肯的報章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