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26日星期三

冗詞太多的現代中文… 不要盲目學習別人

大學新學期還有一個多月才開始,可是我們導師已經要上學,準備新一年的教材。我也再沒有時間,每天都寫一篇博文了。

最近,聽說香港出了一本頗有趣的書,叫做<中文解毒>。我身在英國,沒辦法去中文書局先睹為快,唯有在網上看看簡介。這本書的副題是<從混帳文字到通順中文>,作者陳雲列出許多有問題的中文,而這些例子不是小學生作文,而是在報紙,甚至政府公函常看到的文字。可想而知,我們的語文好像中毒已深,真的需要一場解毒療程。

陳雲指出,現代中港台三地所用的中文,都在不同程度上中了三大病毒,那就是:洋毒、官毒、共毒。

先說官毒與共毒。官毒是政府把一些文字改了,讓民眾聽起來比較舒服,沒有那麼害怕。香港把「偷聽」、「竊聽」改為「截取通訊」,簡稱「截聽」。台灣更厲害,直接改成「監聽」。雖然,「偷聽」和「竊聽」的貶意沒有了,可是事實上是同一回事。把「失業」改成「待業」,「下降」改成「負增長」都是源於同一道理。

共毒是中共執政以來,以一些農村的粗俗話,代替了以前優雅的語言。很多例子都帶有暴力成分,例如:「打假」、「鬥臭鬥跨」、「滅貧」,「研究…」變成「搞…」。還有其他軍事用語,像「首長」、「進軍」、「搶灘」、「培訓基地」,都成為日常用語。

洋毒是過分把歐洲語言的文化套在本來簡潔的中文上,弄得不倫不類。譬如,我們現在常看到「不排除… (的可能)。」這種句式。這分明就是英文 "Do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…" 的直譯。我們中文其實可以用「難保」,又或者「難免」,不必用那麼彆扭的<假中文>。其他中了洋毒的例子包括:「自我增值」(可以用「進修」)、「性騷擾」(可以用「調戲」)、「我對這事有保留」(可以用「不敢茍同」)等等。最可笑的是「作為一個…,他…」,為甚麼不乾脆用「他是個…,…」,而用英文的 "As a …, he … "?甚麼是<作為>?也許香港人大都接受中英文雙語教育,很多時候習慣用英文思考,甚至連寫中文也用英文句式去想,所以,大家都懶於用比較好、比較雅的中文去寫東西了。

官毒和共毒我都不太介懷,旅居英國二十多年的我,反而覺得洋毒是侵害中文的最大殺手。因為我覺得自己也中了這個毒,也常常犯上述的毛病。

中文本來是世界上最簡潔的語文,每個字都有實實在在的意思,很少冗字出現。到了十九世紀,歐洲列強雄霸天下,我們比人家弱,比人家落後,當時很多學者就歸咎我們中文沒有一套像歐洲語言的嚴緊文法。結果,我們開始學習套用歐洲語的文法。

每種語言,經歷數千年的歷史沖洗、打磨,都會創造出一些東西來彌補本身的不足。羅馬字母只有二十多個,是拼音文字,如果沒有比較複雜的文法,很多訊息會表達不清楚,甚至會被誤解。中文,雖然寫起來很複雜,可是正因為這樣,我們可以容納許多同音字,因而用最短縮、最簡潔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意思。文言文就是一項以最少字數來表達最豐富意景的文字藝術。

中文要簡潔流暢,就需要難寫的方塊字。情況就如同一個腹瀉病人,需要止瀉藥一樣;而歐洲語文的情況就恰恰相反,需要複雜的文法來解決文字不多的問題,就像一個便秘病人需要瀉藥。

盲目把西洋的文法、西洋的句式套在本來充滿節奏感的中文,就像一個腹瀉病人服用瀉藥,這種藥不是給我們的。

我們需要學會分析能力,分析那樣東西是否適合自己。不要看見人家好,便甚麼東西都盲目的全套學習過來。

服錯藥,後果會很嚴重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